【政大之聲記者張恩爾、邱珈玟、楊宜蓁、洪翊程、汪怡荃的專題報導、專題Leader蘇鎵萱】
《後來的我們:鐵窗下的每一天》展覽於10月28日至11月5日在台北新富町文化市場舉行。本次展覽分為四個展區,包括展出死刑犯的藝術作品、死刑犯家屬的書信、台灣冤獄案的歷史以及廢除死刑的議題討論,並一比一打造台灣重刑犯的舍房。對此,主辦單位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副執行長吳佳臻說道:「他們就是生存在這個1.368坪的空間裏頭,吃飯睡覺,洗澡上廁所都在這個空間裏,台灣如果作為一個先進的民主國家,我們是不是應該多保有一些人性尊嚴?」他期望透過等比例的的空間,讓參訪的民眾能夠身歷其境,進一步思考在台灣司法體制下被忽略的犯人尊嚴。
近年來,有許多關注冤獄平反的民間組織,例如台灣冤獄平反協會、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與財團法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這些組織致力於在法律上爭取重新審判曾經錯判的有罪刑事定讞案件。除了爭取再審之外,民間組織也積極推動制度改革。台灣冤獄平反協會執行長羅士翔強調:「在救援個案的時候,總是會留意到制度缺了哪些事情,這個部分就必須要有一些立法修法的倡議跟討論。」他也提到,協會除了提供法律協助外,也創立了被冤者關懷部門,提供被冤者及被冤者家屬身心上的支持,期望能夠陪伴他們走過這段艱辛的平反之路。
目前,台灣最受矚目的冤獄案便是邱和順案。邱和順在1988年被指控涉嫌謀殺陸正和柯洪玉蘭。當時的他年僅28歲,卻被迫含冤在獄中待了35年。邱和順案存在著許多的爭議和疑點,如刑求、聲紋不符合與證物遺失等。對此,吳佳臻說明到:「當年警察刑求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所以當一個非常大的社會矚目案件發生,警方當然會很想要趕快破案,在這個很想要趕快破案的壓力底下,就會很容易屈打成招。」刑求得來的自白也成為了當時唯一能定罪的證據。財團法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個案行動部主任喬政翔也補充表示,因為案件案發時間較早,證物大多都已經被拍賣或銷毀,要找到從未被審查過的證據聲請再審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
除了司法途徑之外,民間組織也做了許多法律外的行動,像是聲援特赦邱和順。然而特赦在法律上的定義並不代表無罪,因此有許多人不贊成使用特赦救出邱和順。對此,財團法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倡議專員蔡孟筑認為:「特赦不代表國家承諾做錯了,因為國家不承認做錯事,就不會給他刑事補償,可是這其實是個很大的差別,因為就等於是你把人無緣無故關了這麼多年。」雖然意見相悖,但考量到邱和順年事已高,加上法律途徑已窮盡,各組織還是以早日讓邱和順重見天日為目標。除了參與聲援之外,蔡孟筑也呼籲大家不要小看自身的力量,不管是分享文章,或是和周遭的朋友分享資訊,對於平反邱和順案都是重要的幫助。
在談到減少冤案發生的辦法時,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教授楊雲驊表示最重要的就是執法人員的心態調整:「我覺得執法人員他們要注意一個刑事被告他最基本的程序權利,例如說聘請律師、無罪推定、罪疑為輕啊等等,不是抱著說,寧可錯殺一百,也不要放過一個人這樣的心態。」他也強調除了執法人員應做改善之外,也要杜絕媒體使用聳動的標題導致閱聽人未審先判的行為,才能降低冤獄再度發生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