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

每月樂評

首頁 / 電子報專區 / 每月樂評
::: :::
日期:2025-05-26
韓語樂評
 

評人 呂詠倢Hazel

專輯名稱 We are

歌手 i-dle

發行日期 2025年5月19日

唱片公司 Cube娛樂

音樂類別 韓語流行歌曲

 

  還記得社群版面全被「i-dle*」純白底黑字LOGO洗版的那天嗎?去年十二月甫於MMA宣告全員續約的韓國女團(G)I-DLE,迎來出道七週年,投出改名震撼彈,去掉原團名的「G」(여자,女子),除了確立不受任何性別定義的團體身份,也代表未來將會展現出無界限的音樂概念,LOGO部分運用簡單點線面設計,更象徵著五名成員們各自獨特的個形,最後將凝聚成一體的「i-dle」。

  呼應這樣的團體新定位,i-dle也於5月19日推出第八張韓語迷你專輯【We are】,共收錄六首歌曲。相較於過往一系列以「I+動詞」命名、聚焦於個體女性敘事並呼應女性主義熱潮的專輯(如【I am】、【I made】、【I burn】等),或如《Superlady》對應 #thisgirlcan、《Tomboy》呼應 #nosorry 的作品,此次新作以「我們」為概念出發,不僅與出道專輯【I am】相對應,視角更從個人延伸至集體,著眼於群體力量所創造出的美好與可能——即群體的能動性。這樣的「群體」,不僅指涉攜手走過風雨、彼此支撐的五位成員,或許也象徵著一路以來與她們相伴成長、共鳴共感的粉絲們。在「我」與「我們」之間,i-dle試圖描繪出一種更加廣闊、互相牽引的關係網絡,使這份創作不只是關於她們自身,更是向所有曾經在她們的音樂裡找到力量的人們,送出真誠的邀請函。

  由隊長田小娟操刀、於5月9日凌晨釋出的先行曲《Girlfriend》,以仿若閨蜜私語的口吻,將失戀後的悲傷與疲憊轉化為女性之間的互助與包容。音樂風格融合了電子流行(electropop)與輕搖滾(soft rock)元素,主歌部分採語感式演唱,搭配碎拍節奏與輕柔貝斯線條,營造出一種如低語般親密的情感。進入副歌後,吉他聲線漸次加入,為歌曲注入溫暖的搖滾質地,情緒也隨之推進,而那句反覆出現的 hook——“your girlfriend is better than a boyfriend”,不只旋律洗腦,更讓人聯想到 90 年代女力流行音樂(如 Spice Girls 或初期 Madonna 的作品)中,那種略帶bitchy卻令人著迷的姐妹語氣,鮮活地勾勒出一種真實、直率又帶點俏皮的閨蜜形象。在這首歌裡,i-dle唱出一種超越浪漫關係、建立在理解與陪伴上的深刻情誼,那就是有時一位真正懂你的女友(girlfriend),遠遠勝過靠著賀爾蒙驅動的愛情。

  專輯主打歌《Good Thing》更是大下電子樂猛料,電子音樂作為當代許多女性主義文化藝術家與酷兒音樂人頻繁使用的媒介,本就擁有打破既定性別表述與主流敘事的潛力,而《Good Thing》便巧妙地承襲這樣的音樂傳統,營造出一種既挑釁又自信的聲音姿態,整體編曲大量運用合成器與重拍節奏,在聲響上顯得更加銳利、充滿衝擊力,聽感上繁複尖銳,卻也因此自由且時髦。《Good Thing》的歌詞開場就語帶雙關地展開諷刺攻勢,乍聽之下像是在禮貌地獻上祝福,實則字裡行間滿是對前任的冷嘲與不屑。那句重複出現的Good Thing,不僅指涉對方自誇的戀情與新生活,也可能潛藏著更具挑釁意味的性別雙關,語境之中充滿輕蔑的態度,彷彿在說:「你以為你很好?不好意思,我根本不在乎。」這樣的語調巧妙地將「祝你好運」轉化為一種情緒上的優勢與掌控權,既不落入怨懟的窠臼,也沒有自憐的餘地,而是一種戲謔式的清算,不是懊悔過去,而是對於對方自大與愚蠢的冷笑回擊,是相當精彩的詮釋。

  而最能對標專輯集體能動性概念的,或許便是這次全體成員都參與作詞作曲的驚喜之舉,體現了成員創作層面的多元性,形成一種有機交錯的能量流動。其中最為出彩的,莫過於《Love Tease》這首由成員宋雨琦親自作詞作曲的作品,她跳脫過往以基礎搖滾樂為主的舒適圈,寫出一首具備強烈洗腦潛力的預備大爆曲,不僅借用club文化中的曖昧語境,以充滿挑逗意味的語氣描繪男女間若即若離的拉扯,更唱出一種自信滿溢、遊刃有餘的情場天后姿態——嘴上說著「只是在玩」,卻又在字裡行間透露出一絲絲對情感的迷醉,彷彿她也是這場情慾遊戲裡的一位玩家,既掌握全場,卻也難以完全抽離。在音樂風格上,《Love Tease》如同一封從80年代舞池寄來的情書,充滿復古電子元素與強烈合成器音色,disco節奏與跳躍低頻帶動身體律動,讓人彷彿看到五位塗著大波浪眼影、身披亮片服裝的女子,在閃爍燈球下隨音樂搖擺。整首歌不只是聽覺上的挑逗,更是一場視覺想像的盛宴,將女團流行美學與club文化的復古時尚完美揉合,展現了在詞曲創作與風格拿捏上的高段掌控力。

  總結而言,這張【We are】專輯,作為i-dle改名後的首張作品,不僅是對過往「I」系列的回應,更明確宣示著她們從個體走向群體,從自我探索進階至集體能動的展現。無論是《Girlfriend》中那份女性之間的支持與陪伴、《Good Thing》裡冷嘲熱諷的自信態度,還是《Love Tease》透過復古club氛圍編織出的情慾戲碼,每一首歌皆以不同視角切入「我們」的概念,並藉由成員全員參與創作,展現出強大的團隊凝聚力與風格多樣性。在這個性別意識與集體認同議題持續被討論的人人利他時代,i-dle用【We are】這張作品提出了屬於她們的回答:我們是誰?我們就是我們,是不被性別定義的個體,不受格式束縛的創作者,也是在舞台與現實中不斷交錯生長的「我們」,充滿著野心,卻也真誠無比,令人更加期待她們未來會如何持續以音樂作為語言,串連彼此、回應世界,讓「我們」這個概念,不斷拓展、延伸,並在無數的共感與共鳴中,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back to top
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 English 直播中On 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