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之聲記者黃瑀涵、張祖倞、閔相慈、何藴文、張皓承的專題報導、專題Leader吳宏宇】
台北市文山區長期聚集著多個橫跨政府與民間、深耕社會支持與防暴服務的團體,形成穩固的在地支持基礎。為整合資源、提升服務效能,設立於文山興隆社宅二樓的文山家和一站式服務中心在10月3日正式啟用,以支持脆弱家庭、防治家庭暴力為核心,成為結合警政、社政、醫療、法律扶助等多方力量的整合式防暴平台。此外,社會局也宣布推行全國首創的「好鄰居守護隊」制度,透過與多個服務性組織及宗教團體合作,不僅為弱勢群體提供更全面且持續的關懷與支持,更進一步強化了資源整合,使社區內的防暴網絡更加緊密。
隨著文山家和一站式服務中心啟用,外界的焦點也聚焦在它的實際運作情形,關注其如何落實跨單位協作、弭平過往制度的侷限。為此,協助共組服務中心的現代婦女基金會督導林宗翰指出,現行家暴案件多採取「責任通報」制度,雖能讓特定社工專門負責個案,進而更有效地發現經濟暴力、控管暴力等非典型家暴類型,並及時提供相關資源協助,卻也使第一線人員承受沉重的咎責壓力。相較之下,文山家和一站式服務中心的設立,跳脫了以往著重個案追蹤的運作框架,將防範案件發生也納入工作範疇,擴大了防暴服務的視野。他表示 :「家和工作站這邊比較特別的地方,就是他會需要結合社區的一些單位跟資源,去了解文山的一些區域特性。」說明該中心將透過主動理解當地居民對家庭暴力的成見,並嘗試轉化其認知,使家暴防治網從根本層面被建構。
除了家和一站式服務中心外,新推出的「好鄰居守護隊」同時也與社會局合作,目的在於提供社區扶助服務。談到守護隊在社區中的定位與角色時,台北市社會局成人保護組組長林巧翊指出,共組守護隊的教會團體與民間組織,大多數早在文山家和一站式服務中心成立之前,便已開始深耕社區服務並舉行經常性集會。他表示:「其實他們(守護隊)不只是要做一個防暴的角色,我們也很期待他們可以為整個社宅的民眾提供更多的關懷服務。」將這些組織納入守護隊體系後,不僅能深化文山社宅內的關懷系統,更可透過與地方居民的交流和緊密的社區巡視,協助社工及早察覺需要通報的案件。
台北靈糧堂作為參與「好鄰居守護隊」方案的教會團體之一,對家和工作站與守護隊的成立表達正面看法。牧師文茂浩指出,以往不同單位間合作效率較差,即使在同一地點處理相同案件,資訊流通緩慢也增加了執行上的困難。他表示:「當這樣一站式的連結以後,我們的資訊能夠很方便的彼此互通,彼此結合來共同完成這樣一個家庭幫助的工作。」針對教會力量在防暴體系中的角色,他也認為,信仰能引導人們的行動。因此,無論扶助受害者或加害人,台北靈糧堂都會藉由信仰力量引導他們化解衝突情緒,並透過漸進陪伴,協助家庭內部化解矛盾。
文山家和一站式服務中心與「好鄰居守護隊」的建立,展現出整合式防暴服務的潛力。透過跨單位協作與社區參與,中心將個案追蹤、防範與教育結合,嘗試從根本提升居民對家庭暴力的認識與警覺,並透過社區巡視與資源串連,加強在地防暴網絡的應對能力。這樣的模式不僅有助於提供弱勢家庭持續性支持,更呈現出防暴體系作為社區整體福祉的延伸,為全台建立可借鏡的防暴服務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