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

新聞專題

首頁 / 新聞專區 / 新聞專題
::: :::
日期:2025-03-07
◎2025年台北國際書展的展覽現場情況,展場各處都有舉辦講座,並且以實體書為主。<br>◎台北書展基金會提供

◎2025年台北國際書展的展覽現場情況,展場各處都有舉辦講座,並且以實體書為主。
◎台北書展基金會提供

◎近年電子書產業興起,民眾會利用電子書能儲存多部書籍的輕便型,以電子閱讀器等裝置閱讀電子書。<br>◎李慧心拍攝

◎近年電子書產業興起,民眾會利用電子書能儲存多部書籍的輕便型,以電子閱讀器等裝置閱讀電子書。
◎李慧心拍攝

◎2025年台北國際書展的展覽現場情況,展場各處都有舉辦講座,並且以實體書為主。<br>◎台北書展基金會提供
◎近年電子書產業興起,民眾會利用電子書能儲存多部書籍的輕便型,以電子閱讀器等裝置閱讀電子書。<br>◎李慧心拍攝

 

【政大之聲記者鄭又瑄、梁宜彤、吳宏宇、李慧心題報導、專題Leader 余亭萱】

        文化部2月4號到9號在台北世貿中心展覽一館舉辦第33屆台北國際書展。今年在文化幣使用年齡下修與門票抵用金的政策之下,不僅帶來了年輕族群,也吸引57萬人參與這次的盛宴。近年來,隨著電子書產業崛起,出版業面臨不少挑戰,實體書店和文學市場也受到數位浪潮的衝擊。儘管如此,今年書展上,各大出版社的行銷策略依然以販售實體書為主,銷量也證明了實體書不僅有其存在的價值,且市場依舊廣大。

       書展歷年來最吸引讀者就是各大出版社的折扣優惠,但這樣的銷售模式讓讀者習慣等待折扣,壓縮了書籍的價值感,也影響了整體銷售。因此,今年出版業者開始轉變策略,專注在品牌經營與策展內容,台北國際書展也舉辦超過1000場講座與論壇,打造知識與文化交流的平台。台北書展基金會企劃組經理劉潔妃表示:「大家在書展期間會覺得說折扣不再是唯一的誘因,吸引他們到活動現場的可能更多是他們想要跟更多的作家來做面對面的接觸。」目前各出版社仍注重於提升實體書銷量,並且透過經營品牌形象,提升消費者對出版品牌價值的認同。

        本次書展中雖然同時販售實體書及電子書,但不少民眾還是更傾向購買實體書。逛書展的民眾莊丹萱覺得電子書的優勢是輕薄、方便攜帶,但在使用電子書上也有缺點,她說道:「如果連看書都是使用電子載具的話,那人的眼光就會一直陷入發亮的四方形螢幕上,那對生活的感知可能會慢慢減少。」另一位實體書消費者張晨暄則認為,買紙本書會更有收藏的感覺,也更喜歡翻閱實體書時的手感。

        近年來,電子書的銷量雖然成長不少,但目前台灣電子書的閱讀人口仍然不到百分之20,且電子書在製作和出版也面臨許多挑戰。製作電子書經常受到書籍類型的限制,政大出版社總編輯廖棟樑就提到:「整個排版(在電子書上)重新再形塑,這個成本可能有一點高,所以這種出學術的書不是適合目前閱讀器的功能」成本與銷售額難以平衡的現狀,導致電子書市場的發展受限。除此之外,電子書因為數位版權至今仍不夠完善,容易遇到盜版問題且難以根除;再加上購買國際版權書時,國外出版社通常要求紙本與電子書版權一起購買,難以單獨購買電子書的版權。種種限制與風險,使得電子書市場無法支撐完整的製作成本。

        談到電子書的未來行銷策略及產業發展,雖然台灣消費者還是習慣閱讀紙本書,但各界對電子書市場的前景依舊抱持樂觀的態度,中華民國出版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吳政鴻說明:「現在越來越多的平臺都跳進電子書閱讀器來推廣,那勢必也會讓更多人買到更實惠的電子閱讀器,當然銷售就會更好。」出版社仍可利用電子書低印刷成本的優勢,結合折扣優惠來吸引消費者,進而提升電子書銷售量。親子天下副總經理林彥傑則認為:「我覺得出版就不需要去執著你的載體是紙本或電子書、甚至於未來的podcast,其實它都是屬於知識傳播。」回歸出版業的核心價值,電子書不只是紙本書的替代品,而是讓閱讀方式更多元的媒介之一,隨著科技發展和行銷策略的調整,電子書未來的市場仍然備受期待。
 

back to top
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 English 直播中On 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