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

新聞專題

首頁 / 新聞專區 / 新聞專題
::: :::
日期:2024-10-01
◎陳勇昌運用細膩的編織手法,賦予作品波浪般的律動感,象徵原住民部落與海洋之間的緊密連結。

◎陳勇昌運用細膩的編織手法,賦予作品波浪般的律動感,象徵原住民部落與海洋之間的緊密連結。

◎劉美怡的作品以陶件結合八卦網,呈現出與海洋的深刻連結,藉由陶土的溫潤質感與捕魚網的線條編織,展現海洋豐富的意象。

◎劉美怡的作品以陶件結合八卦網,呈現出與海洋的深刻連結,藉由陶土的溫潤質感與捕魚網的線條編織,展現海洋豐富的意象。

◎陳勇昌運用細膩的編織手法,賦予作品波浪般的律動感,象徵原住民部落與海洋之間的緊密連結。
◎劉美怡的作品以陶件結合八卦網,呈現出與海洋的深刻連結,藉由陶土的溫潤質感與捕魚網的線條編織,展現海洋豐富的意象。

【政大之聲記者丘羨陶、曾詩涵、廖允喆、陳愉安的專題報導、專題Leader 楊凱傑】 

  《Kamaro’an ita 我們安居之所》原住民裝置藝術展由新北市原民局與台北捷運公司協同舉辦,於捷運環狀線的大坪林站、十四張站和新北產業園區站設展,預計展至年底。作品特別選擇具有豐富文化背景的創作者,包括陳勇昌、劉美怡和馬浪‧烏瓦日,他們以不同的風格與素材呈現對生活的感受與文化的傳承。展現原住民族自原鄉遷徙到都市、尋找歸屬感的心路歷程,並透過藝術形式延續原民文化。

  此次展覽以人潮眾多的捷運站為展示空間。對於劉美怡而言,在捷運站展出與在美術館展出有極大的差異,「人潮還有觀者不太一樣,因為我們真的把一件作品放到美術館或是展覽館裡面,那是有興趣的人會去觀看的」,她解釋,民眾會因為看見作品,被吸引而深入了解背後原住民藝術家創作的故事。新北市原民局長林瑋茜也指出,無論是原住民、新住民、客家族群,也都致力於與都會區的大眾建立共鳴,「對於原民局來說,我們很希望就是在都會區,可以盡量就是在生活上面跟大家,不同的族群做連接,我覺得在捷運站就是一個很好的空間。」她期望透過這樣的展覽形式,讓通勤民眾有機會與原民文化相遇。

  運用不同媒材,三位藝術家呈現原住民族工藝特色及作品與海洋的連結,陳勇昌以阿美族的竹編技藝創作,讓觀者體會到原住民手工藝的巧思。參觀者何偉成分享對陳勇昌竹編作品的感受,「我想到波浪跟山,我去過部落,他們前面是山,後面是海,在都蘭那邊,也知道竹編是阿美族他們傳統的技藝」他認為這件作品巧妙融合族人的生活環境與習俗,展現出傳統與自然的和諧共存。同樣從小在海邊成長,馬浪‧烏瓦日的創作將漂流木融入作品,連結自然與族群文化,他表示作品靈感源於都市快節奏的生活,並希望透過這種展示方式使藝術品融入都市人的日常。而透過藝術品的表達比教科書式的灌輸更能喚起大眾好奇心,並促使他們主動探索作品的故事與意義。

  傳統文化的保存,常與年輕一代參與度不足及都市生活限制有關,原民局長坦言,許多族人因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無法參與文化活動,她也指出中華民國的強勢文化使族人多接觸漢人文化,若想要保存原住民文化,必須同時接觸兩者。作為原民藝術家的馬浪也提到:「傳承嘛,就是要教下一輩的人,不管怎樣還必須要知道部落的文化在哪裡,然後部落的就是工藝智慧在哪裡這樣」,他想向大眾傳達,原住民的工藝是值得保存的。而現今科技的進步也為原住民文化的保存帶來了新的契機,局長提到,族語教師開始使用線上教學,甚至利用AI技術來開發族語學習工具,進行語言的紀錄與模擬對話。

  透過藝術作品,原住民族文化得以凝聚,成為文化保存與延續的無形支柱。局長提到文化傳承的關鍵在於提高社會對族群的敏感度,社會應該弭平成見與歧視,進而推動全民原教。然而,原住民文化保存的關鍵仍在於族人本身,他強調:「文化還是來自於自我認同之後那才能告訴大家或者說告訴其他人你需要的是什麽,那你想要的是什麽?這是其他人都沒有辦法去代替你、代替一個族群去做的這件事情。」而面對現代化的挑戰,劉美怡直言,藝術創作不必拘泥於傳統框架,在保存之餘反而應該將母體文化視為一種養分,融入現代元素,讓原住民藝術在多元化的世界中煥發新的生機,她也表示,未來不排斥將作品數位化結合擴增實境,保存之餘讓觀者可以從各個角度觀看作品,進一步引發對原住民文化的興趣與認識。

back to top
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