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

新聞專題

首頁 / 新聞專區 / 新聞專題
::: :::
日期:2024-05-30
◎《精神衛生法》中規範地方單位應建置相關設施,為符合規範,各縣市也逐年增加心衛中心等相關機構。

◎《精神衛生法》中規範地方單位應建置相關設施,為符合規範,各縣市也逐年增加心衛中心等相關機構。

◎嘉義市衛生局辦理「支持與培力-接住家屬一起走」計畫,透過不同精障者家庭的相處及交流,減緩日常照料疾患的心理壓力。<br>◎照片來源:嘉義市心康復之友協會提供

◎嘉義市衛生局辦理「支持與培力-接住家屬一起走」計畫,透過不同精障者家庭的相處及交流,減緩日常照料疾患的心理壓力。
◎照片來源:嘉義市心康復之友協會提供

◎《精神衛生法》中規範地方單位應建置相關設施,為符合規範,各縣市也逐年增加心衛中心等相關機構。
◎嘉義市衛生局辦理「支持與培力-接住家屬一起走」計畫,透過不同精障者家庭的相處及交流,減緩日常照料疾患的心理壓力。<br>◎照片來源:嘉義市心康復之友協會提供

【政大之聲記者楊凱傑的專題報導】

  精神疾患的社會案件頻傳,促成《精神衛生法》在2020年修法,此次修法新增「病人及家庭照顧者社區支持服務」篇章,希望能完善精神照護資源上的連結,協助精神疾患融入社會,也能為其照顧者提供支持,然而儘管法案將在今年底上路,但相關預算的不足、醫療到社區的銜接整合問題,社區支持網路是否完善,仍待檢驗。

  精神疾患照顧者承擔照顧責任,父親罹患思覺失調的家屬楊韻靜表示,在病發前父親與常人無異,病發後才知曉父親心理狀態,但儘管接受治療,仍有復發風險,「精神疾病不像受傷,有明顯徵兆,僅管送醫治療也無法保證他下次不會發病,變成一場無止盡的奮戰,隨時處於未爆彈的壓力之下。」除了在日常須謹惕是否有復發徵兆,她也需承受疾患症狀如暴力傾向,對照顧者而言,是永久背著的枷鎖。因此修法新增社區支持專章,希望提供家屬支持及喘息服務等,楊韻靜也認同法案精神,認為若有家屬可以抒發的管道,能讓處在高壓的自己得到救贖,但也希望政府在設立相關設施時能顧及便利性,別讓資源看得到吃不到。

  修法新增的專章中,規範地方衛生單位、社政機關,提供精神疾患及照顧者多元、連續性的支持服務,協助從出院到社區期間,連結醫療、復健、生活等,在社區獲得足夠幫助。嘉義市衛生局作為先行示範之一,與嘉義市心康復之友協會合作,開展「支持與培力-接住家屬一起走」計畫,整合政府及民間力量,透過系列課程,為家屬提供精神疾患的照顧技巧,並建立互助團體,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秘書長張朝翔說明:「生病的家人在對話的時候,它叫做化療,不是化學的話,是講話的聊天,講話的聊天變成一種療癒,所以它是一個雙向的溝通的模式,可以減輕他疾病的負擔。」不同家庭間分享照顧經驗及心得,從中找尋歸屬及認同。嘉義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執行秘書衛廷榮補充除家屬支持服務,在關懷病友方面,會透過社區訪視員定期前往病友家中關注病情,「關懷訪視員的計畫是由醫院承接,聯繫上面,會有一點點落差,有可能這個個案已經出院了好一段時間了,我們訪員才知道說他已經出院了。」他提出,儘管訪視員能作為病友出院進入社會的橋樑,但可能因心衛中心與醫院的資訊落差,導致資源銜接上的斷層。

  為避免病人及家屬孤立無援,反覆來回於病房與家門間,除支持服務外,草屯療養院副院長丁碩彥也認同建立醫療到社區轉銜的必要性:「經由治療,很多都可以不錯的在社區生活,這個好像是比較釜底抽薪的做法,對他們的生活限制也比較小,對於醫療的負擔也比較低。」讓病友從醫院回歸社會,仰賴院方與社區端的合作,他針對出院計畫進一步解釋,在正式出院前,會由醫師、社工師等專業角色組成團隊,幫助社區端了解病人住院原因及症狀等,以利後續離院服務,但實務上醫療端和社區端缺乏討論,過程通常只有醫院的社工代表出席,病人跟家屬更不會到場,使討論流於形式。對此丁碩彥補充,儘管法案提高心衛中心的權力能調動資源,但在醫療端需有相應措施,讓醫院主動承擔交接責任。

  《精神衛生法》修法期待精障者與社區融合,對照顧者伸出援手,然而執行層面仍面臨問題,提出修法草案的立法委員王婉諭認為,目前用於精神衛生的預算相當不足,預算平均不到其他國家的中位數。不過他也表示修法方向仍是在對的道路上:「但它絕對不會是因為法案通過之後就一步到位,資源的挹注、據點,還有我們的人力一直都很長期的缺乏,都必須逐年繼續來做追蹤,而且必須繼續來要求。」王婉諭強調心衛中心的整合、建置更多社區支持設施為現行重點,而未來也持續推動家屬支持專線、精神病友的支持性住宅及去污名化促成社會溝通等,鋪完從病房到家門的最後一哩路。

back to top
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