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之聲記者吳允中、李虹儀、簡菊蓁的專題報導、專題Leader陳宥瑾】
哀婉淒美的哭調,完美詮釋了歌仔戲劇目《五女拜壽》中楊母的苦澀,他是歌仔戲演員廖玉琪。十歲時藉由社團課的機會,受到「台灣第一苦旦」廖瓊枝老師的教導,開啟了他一連串的歌仔戲人生。國小畢業後,廖玉琪進入復興劇校(如今的臺灣戲曲學院)成為歌仔戲科第一屆的學生。畢業後,他不僅在劇團參演歌仔戲,同時在母校臺灣戲曲學院服務,培育未來的歌仔戲人才。
舞台上的廖玉琪時常扮演老旦、武旦和青衣,這些角色分別代表老年婦女、擅長武藝的青壯年婦女和年輕的大家閨秀。不同角色在唱腔、扮相和表演方式上都有所不同,廖玉琪解釋:「就是像青衣的話他是需要修飾聲音的,那如果是演老旦的話,就是不用太去把聲音修細。」廖玉琪也提到,即使都是扮演老旦,也需要根據每齣戲劇不同的人物設定去揣摩角色的個人特色和個性,需要演員投入較高的專注力並花費大量時間練習,不過對於現在的學生而言,豐富的娛樂管道帶來太大的誘惑,鮮少學生會在課餘時間選擇鑽研演技或練習基本功法,因此難以培育扎實的歌仔戲技藝。
除了人才難以培育以外,廖玉琪更提到在時代的變遷下,歌仔戲的觀眾減少許多,加上隨著廟口文化衰弱,以往在廟口演出的外台戲,現在逐漸轉往室內劇場進行表演,觀眾尚未養成「買票看戲」的習慣,使得劇團經營困難。但即便面臨諸多困境,歌仔戲業界還是朝向多個面向創新,在表演類型上,以今年六月即將登台的《兩生花劫》為例,演出採用雙導演的模式進行,由歌仔戲的戲曲導演和舞台劇導演共同編導,透過不同領域的合作,吸引時常關注藝文活動的人士來看歌仔戲。
而在表演形式上,劇場的空間可以結合燈光、投影、佈景的劇場設計概念,呈現出以往在戶外演出時,較不容易呈現的倒敘或是插敘的敘事順序。舉例來說,廖玉琪談到:「如果是打投影幕的話,他可能會先依照劇情預錄一段,然後直接在投影幕上面播放,觀眾就是會連結這個劇情之前是在演什麼。」除了投影以外,劇場裡還可以採用「實景」呈現劇情中的天氣狀況,例如在燈架上加上水管灑水,實際呈現演員被雨水淋濕的雨景,給觀眾豐富的臨場感。廖玉琪更提及,現代的歌仔戲劇本也有所革新,以往的劇本重視忠孝節義、三從四德,如今則是展現更多樣態的人性變化,更貼近現實社會。
在不斷求新求變的過程中,廖玉琪對於歌仔戲的未來抱持著相當樂觀的態度,「我覺得它(歌仔戲)還是會繼續傳承下去,只要有(人)在演歌仔戲的一天,我覺得應該是不會斷!」雖然在少子化的趨勢下,學習歌仔戲的學生日漸減少,但廖玉琪認為,重點仍然在於學生的熱忱以及他們是否肯下苦工練習。學習歌仔戲並不容易,除了要有熟練的台語發音之外,演技、身段和唱腔等技藝都需要長時間的訓練才能逐漸成熟,廖玉琪坦言自己在歌仔戲上雖然踏入的早但是開竅得晚,是透過堅持才走到今天,他鼓勵學生即便遇到瓶頸,也不要輕易放棄,只要持續對歌仔戲抱有熱情,辦法總比困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