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

新聞專題

首頁 / 新聞專區 / 新聞專題
::: :::
日期:2024-03-20
◎特殊生在一些主科會抽離班級獨立教學,此時會使用為他們準備的特殊教室,這些教室的位子通常不超過10位。

◎特殊生在一些主科會抽離班級獨立教學,此時會使用為他們準備的特殊教室,這些教室的位子通常不超過10位。

◎融合教育讓特殊生與普通生一同上課,希望能讓他們藉由與班級同學相處,學習日後在社會上的基本生活與社交技能。

◎融合教育讓特殊生與普通生一同上課,希望能讓他們藉由與班級同學相處,學習日後在社會上的基本生活與社交技能。

◎特殊生在一些主科會抽離班級獨立教學,此時會使用為他們準備的特殊教室,這些教室的位子通常不超過10位。
◎融合教育讓特殊生與普通生一同上課,希望能讓他們藉由與班級同學相處,學習日後在社會上的基本生活與社交技能。

【政大之聲記者簡菊蓁、李虹儀、吳允中的採訪報導、專題Leader陳宥瑾】

  日前台北市某高中特殊教育學生在上課途中,因為不滿老師管教,衝上講台毆打老師,要求停止對他的管教。校方事後回應,該名學生患有情緒障礙,學校之後將會給予個別輔導,減少類似情形再度發生。 事實上,台灣2002年開始推動特殊教育改革,依據學生能力及個別差異調整課程,讓普通生和特殊生都能獲得學習機會與教育資源。目前,平均每班有25名學生的狀況下,特殊生大致占2到3名。透過融合教育,希望可以讓特殊生有機會參與團體活動。

  實施融合教育需要特教老師和普通班老師的合力分工,才能讓融合教育的結果更為完善。特教老師會在上課前和特殊生、家長討論,制定學習目標計畫(IEP),並定期修正內容。台北市北政國中特教老師翁筠婷分享,雖然準備計畫需要大量時間,事後也需要不斷修正,但因為計畫的架構完整,因此與其他老師協調課程安排時可以更具有邏輯性的討論。身為普通班導師的嘉義縣大林國中老師蔡孟哲則會在開學時,向班上同學說明班級的特殊狀況「我會開宗明義跟同學講我們就是一個大家庭,那家庭裡面會有各種不同的成員,他有不同的狀況,都是很正常的。」雖然兩方老師主要關注面向不同,但目標都是希望融合教育能在班級內更完善的實現。

  老師們的分工合作,可以讓學生之間的相處更為自然融洽。蔡孟哲提起自己過往的教學經驗,當時班內有一名腦性麻痺的學生,而在校內的大健走活動時,班內同學會陪著這位特殊生,以他原有的步調,慢慢走向活動終點,「他們也去了解這個學生他平常的步調,反而因為跟他互動看到不一樣的世界。」然而,學生間也難免會有摩擦,以特殊生而言,他們最常遇到的是社交方面的問題,即便學校有安排相關課程,他們也無法快速了解與人互動的距離掌握。不過,翁筠婷也發現,他們可以透過觀察其他人來學習,「特殊生是會去觀察,同學們都在做什麼,透過觀察有正向的學習。」融合教育的實施提供特殊生與普通生互動的機會,讓特殊生在社交技巧上可以有顯著的正向進步。

  融合教育影響的除了學生之外,老師也需要調整管理班級的方式。雖然目前每位老師都應修滿至少三小時的特殊教育課程,但對於普通班老師而言,特教課程與教育現場遇到的情形仍有落差。蔡孟哲分享,雖然自己有另外進修特教相關課程,但面臨緊急狀況時,還是無法有效地應對,「但是我覺得最困難的在於,我們終究是一個老師,我們在有限的時間裡面,要如何協助他建立在獨立生活方面的技能。我們不能夠過分的投入,甚至去取代家庭教育。」大林國中普教老師莊惠琳也說明,在教育現場時也常常會遇到家長的擔憂和不理解,比如家長不信任學校的特教體系,或是家長會因為認為孩子無法成功而不在乎他們的各項表現等,學校此時就要扮演溝通的角色,讓特教生的家長能夠對孩子改觀。

  融合教育實施至今依然存在諸多難題,例如教師資源不足,每位特教老師需要關注的特殊生數量過多;或是經費不足,學校難以建設符合特殊生需求的教學環境等。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專員陳清風說明,資源的分配難以兩全,不能只關注明星學校而忽略小學校的權益。陳清風也強調,社會大眾觀念的改變對推動融合教育至關重要「觀念的反轉之後如果不一樣,那我們的資源分配就會不一樣。如果你整個大環境大家都沒有改變的時候。你加很多的資源進去也只是一個浪費而已。」推行融合教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期待未來藉由更完善的體制,轉變社會對特殊生的看法,建立一個兼具同理與尊重的社會。

back to top
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