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之聲記者張傳儀、吳若芑、楊凱傑的專題報導、專題Leader孔德皓】
新北市勞動局2月20日宣布將提供看護移工心理健康支持到宅服務,移工可以撥打專線,向政府申請有心理諮商專業的翻譯與諮商師一同到家中,提供免費心理諮商服務。希望藉此減少看護移工的心理負擔並提升留任率。
根據勵馨基金會移住者服務中心調查,將近70%移工身處壓力環境,其中有14%的移工處於極高壓狀態。看護移工從異鄉來台,面對未知的工作環境,可能產生無形的壓力,台灣大學醫學院精神科醫師曾柏彰說明:「他們到了臺灣以後,整個環境、制度、生活的方式,都會和它原本的家裡的狀況很不一樣,這也會是一個很大的衝擊。」他進一步表示,因為看護移工的工作模式相對侷限,與外界的互動不多,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影響很大。GWO外籍工作者發展協會理事長徐瑞希指出:「你是家庭看護工進到家庭的時候,這是一個私人的場域,然後你幾乎是被隔絕起來了,你沒有同伴可以問了,所以那個壓力是更大的。」他補充,因為工作較為封閉,相比產業移工,看護移工有情緒困擾的比例較高。此外,目前全台失聯移工高達八萬人,當中以女性看護占比最高,顯示看護移工的照顧壓力與責任感,經常讓他們喘不過氣,甚至因此選擇出逃,成為失聯移工。
看護移工的工作除了常見的煮飯、沐浴,照護患有特殊疾病的長者時,也要根據長者的病狀因應。照顧失智症長者的看護移工妮妮說:「病人或是阿公在發脾氣,就算我們想要生氣,他想要發脾氣,我們也不能跟他說你不能生氣。」儘管看護移工在工作上盡力付出,但在某些被照護者的家人眼中,反而會被指責照護不力。因此看護移工在少有的休假日,需要尋找適當的抒發管道以緩解情緒疲勞,在新北市照顧長者的印尼籍看護移工珊迪分享:「來北車看書啊,什麼看花之類,心裡有比較舒服。」珊迪也表示在剛開始工作的三年,沒有任何休假,經過自己向雇主爭取,才能在星期日前往北車看書,放鬆心情,而照護病況較嚴重的看護,則需要時時刻刻綁在長者,工作上沒有喘息空間,因此如何抒發壓力也成為課題。
看護移工的工作壓力常被大眾忽略,如果心理健康出現狀況,又可能與醫生或諮商師因為語言上的隔閡,導致無法獲得適當的診斷。為了解決看護移工心理壓力及語言隔閡,新北市政府推出移工心理健康照護服務,新北市政府勞動局外勞服務科科長賴彥亨表示:「我們有提供移工心理健康支持到宅服務,有會懂移工母語的通譯,還有已經完成心理通譯培訓課程的專業人員,還有心理諮商師,到宅去提供移工或是雇主心理諮商服務。」不過徐瑞希則認為,此項服務可能無法讓移工開口表達:「有些時候是雇主在家,如果我透過你,雖然你用外語講給了那個外語的翻譯,又轉述給這個臺籍的社工,請問一下雇主聽到的話,那這個移工還敢講嗎?」他建議,除了考量到宅諮商時的隱私,也可以針對現有的1955專線,透過電話諮詢讓看護移工的諮商隱私有所保障。
看護移工對台灣的照護資源提供許多貢獻,因此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需要社會大眾給予更多關注。除了政府提供相關服務,民間透過社團,也能讓移工間能有平等交流的機會,建立有效抒發管道。而一般民眾對外籍移工也可以更友善,徐瑞希表示:「你就把它當成一個人來看待就好了,你不用先幫他貼上標籤。他是一個印尼的工人,他是一個越南的看護,你都不要貼這個標籤。」他希望,民眾能用平等的眼光看待移工,才能更好地降低移工們的心理負擔,並展現台灣社會的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