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之聲記者余亭萱的專題報導】
動物輔助治療是一種以動物作為媒介的治療方式,由動物輔助治療師、動物輔助治療員及治療犬組成的「金三角」團隊互相合作,提供患者心靈上的慰藉,幫助他們達成治療目標。為了增進失智長者的認知與學習能力,台灣動物輔助治療專業發展協會與彰化榮譽國民之家合作,在10月8日舉辦治療犬接觸體驗活動,由動輔師引導住民和治療犬互動,透過簡單的坐下、握手及餵食等指令,在快樂的氛圍中給予長者心理上的支持,並提升他們接受治療的意願。
人類與動物互動所產生的放鬆和安撫作用,能夠增加患者平靜、愉悅等正向情緒,並提升治療效果。而動輔師在輔療過程中扮演了個案及動物間的橋樑,透過與飼主合作,了解動物特性後,再評估個案需求,設計出合適的治療方案。談到治療犬在輔療過程中的角色,台灣動輔協會高級動輔師夏安婷說明,牠們的陪伴能夠鼓勵患者積極地投入治療:「不論是精神疾病患者或者是老人家,看到動物的時候,他眼睛就亮起來,然後動機就很明顯的提升。」治療犬可以敏銳察覺人類的情緒變化,給予即時且適當的回應,讓長者情緒穩定、更願意表達情感。這種非藥物的治療方式,能建立動物與人之間的和諧關係,達到促進人類身心健康發展的目標。
在動輔金三角的概念中,動輔師必須具備醫護、社工或心理輔導等專業背景,並負責設計治療犬與服務對象間的互動過程。而動輔員則是治療犬的主人,負責引導動物,雖然沒有要求行業及背景,但也需要與治療犬共同經過認證考試及培訓,才能正式進入動輔療程。台灣狗醫生動物行為訓練師鄧惠津表示,治療犬考核可以檢視狗與主人之間的關係,及他們在面對不同狀況時的互動模式:「主人能夠理解狗牠到底怎麽了,狗狗也能夠聽懂主人下的指令,然後去完成。再來就是狗狗在面對一些未知的狀況,主人怎麽樣去引導。」個性穩定、服從指令、溫和無攻擊性、願意親近人是治療犬考試中的四大評估要點。在通過考核後,治療犬與飼主還需參與兩次實習活動,預先了解服務的流程與內容,逐漸培養彼此默契,才能成為正式的治療犬與動輔員。
動物輔助治療的服務對象通常是患有自閉、失能、失智、身心障礙等病症的兒童及長者。為了增進患者的認知與學習能力,動輔師透過道具及指令引導治療犬完成撿球或套圈圈等動作,刺激長者的手眼協調,幫助他們進行肢體復健。談到本次動輔體驗活動的成果,榮民之家輔導組組長陳倩洵指出:「圖卡的部分,對於他們在認知這一塊是可以有一個提升。那另外就是透過手勢讓狗狗可以坐下或者是趴下,讓長輩很主動的去用自己(的)肢體功能來呈現。」他補充,接觸治療犬的過程,讓長者們降低壓力並提升與人交流的意願。此外,透過長期的輔助療程,可以強化患者認知、增進他們的肢體及情緒上的表達、促進或維持日常生活功能,並降低對藥物的依賴及使用。
目前治療犬需求日益增長,台灣動輔協會除了定期舉辦治療犬考試,也不定期在全台各區開辦治療犬訓練專班,提升飼主對於動物行為和訓練的了解,並加強彼此的互動與信任。「我們幫助動物,動物幫助我們。其實你自己飼養的寵物就每天都在療癒你,多多跟你的寵物們互動,然後如果有意願的話可以(再)來服務人。 」夏安婷強調,不是只有希望加入動輔治療的飼主與犬隻可以參與訓練課程,他也鼓勵願意投入助人工作的飼主們成為動輔員,帶領家犬一同參與服務,幫助更多有需求的弱勢族群,共同提升社會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