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

新聞專題

首頁 / 新聞專區 / 新聞專題
::: :::
日期:2023-12-12
◎文山區最後一位紙紮師傅張榮華對於紙紮產業的消逝抱持著順其自然的態度。

◎文山區最後一位紙紮師傅張榮華對於紙紮產業的消逝抱持著順其自然的態度。

◎過去在葬禮儀式中,在世者會透過燃燒紙紮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和祝福。

◎過去在葬禮儀式中,在世者會透過燃燒紙紮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和祝福。

◎文山區最後一位紙紮師傅張榮華對於紙紮產業的消逝抱持著順其自然的態度。
◎過去在葬禮儀式中,在世者會透過燃燒紙紮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和祝福。

政大之聲記者吳妤潔、郭佳慧、蘇子絜、翟苡薰、王建程的專題報導、專題Leader陳宥瑾

  紙紮產業和婚喪喜慶有著極深的羈絆,舉凡酬神、普渡、喪禮現場都能看見紙紮的身影,特別是在殯葬儀式中,在世者透過燃燒紙紮寄託對逝去親人的祝福,表達思念而不留遺憾。民國五、六零年代,正值台灣經濟起飛時期,喪家會透過紙紮屋的大小展現家族財力,然而隨著時代觀念不同,紙紮物件的意涵也逐漸轉變紙紮師傅張榮華舉例,近年紙紮屋的訂單減少,喪家的需求有更多彈性,「他們買車子,每天去旅遊就好了,給你錢,你自己去環遊世界。」如今紙紮逐漸轉為象徵意涵,燃燒紙紮也多淪為形式。

  「以前一個人走的時候辦得都很豪華,現在什麼都不用了啊。北管現在都沒了啊,花圈、花車也沒有了啊。輓聯以前用寫的,也沒有了。慢慢,就是我們(也沒有了)。」繼承家業從事紙紮工作近50年的張榮華,見證紙紮從興盛到衰落,他說明現代生活節奏快速,喪葬儀式一切從簡,師傅可以製作紙紮的時間大幅減少,「以前從死到出殯的時候可能有20幾天,有充分的時間讓我們做這個,現在五天燒掉了,我們這個工作差不多至少要一個禮拜的時間,沒辦法做了啊。」他也提到,講求效率的社會風氣促成3D印刷紙紮的出現,印刷技術耗時短且能夠大量生產,恰好滿足現代市場需求。

  為了迎合儀式從簡的趨勢,殯葬業者開始推出一條龍服務包辦所有治喪流程,讓喪家不必四處奔波,卻也因此壟斷整個喪禮產業,紙紮也被囊括其中。張榮華無奈表示,如果和殯葬業者合作,獲得的利潤微乎其微,不和他們合作卻又沒有訂單可以接,「賺的利潤都在他們手上,我們這些基層的都沒賺到錢,他們穿著西裝,開著名車,我們這些永遠都是手粗粗的,他們都手細細的,拿錢而已。」除了面臨紙紮被殯葬產業壟斷的困境,伴隨著環保意識抬頭,燃燒紙紮時常遭到民眾檢舉。張榮華談到,早期民風淳樸,家戶間彼此體諒,然而在人際關係疏離的現代,不少人為了檢舉獎金,看見硝煙便立刻通報,讓紙紮產業的處境更加不利。

  對於紙紮產業逐漸被列印技術淘汰,並以平面照片、曬圖取代立體人偶物件的處境,張榮華則抱持著隨遇而安的態度,「三百六十行裡面沒有糊紙這一業,工會也沒有,這是民間的信仰而已。不要想這麼多啦,該沒有就是沒有啦,呵呵看開一點。」張榮華也分享到,四年前文化局找上他拍攝紀錄片,拍攝結束後政府拿到版權盈利,而他僅得到3000元的酬勞。張榮華進一步表示,政府的宣傳仍無助於破除社會對於紙紮產業的有色眼光,「沒有人會買這個東西回去欣賞、不會留著,不管怎樣人家看到這個紙紮人家退避三舍,把我們這個行程看作他們就做死人的事情,誰喜歡跟我們交朋友?」張榮華補充,他的師傅先前到大學講課,就曾因職業和學歷遭受學生歧視,正因為學生不願意學,師傅也不願意教,使得紙紮人才出現斷層。

  退休之際,文山區僅存的紙紮師傅張榮華不再眷戀凋零的紙紮產業,「紙紮這種行業,沒有一樣保存下來的,紙會氧化,時間到了自然會剝落,再怎麼精緻的東西,到後來都是燒掉。」或許紙紮產業的宿命,早已註定在片刻燦爛後,消逝如煙。

back to top
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