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

新聞專題

首頁 / 新聞專區 / 新聞專題
::: :::
日期:2023-12-01
◎本次論壇吸引近百位熱烈報名者,經過抽籤選出的20位參與者用便利貼記下他們的想法,討論如何撰寫公民意見書。<br>◎照片來源:內容力有限公司

◎本次論壇吸引近百位熱烈報名者,經過抽籤選出的20位參與者用便利貼記下他們的想法,討論如何撰寫公民意見書。
◎照片來源:內容力有限公司

◎論壇第一天,民眾透過實地踏查,認識傳統文化在實務上面臨的困境。<br>◎照片來源:內容力有限公司

◎論壇第一天,民眾透過實地踏查,認識傳統文化在實務上面臨的困境。
◎照片來源:內容力有限公司

◎本次論壇吸引近百位熱烈報名者,經過抽籤選出的20位參與者用便利貼記下他們的想法,討論如何撰寫公民意見書。<br>◎照片來源:內容力有限公司
◎論壇第一天,民眾透過實地踏查,認識傳統文化在實務上面臨的困境。<br>◎照片來源:內容力有限公司

【政大之聲記者王建程、翟苡薰、郭佳慧、吳妤潔、蘇子絜的專題報導、專題Leader陳宥瑾】

  每年農曆5月13日,霞海城隍廟和大稻埕周邊的八大軒社會固定舉辦遶境活動,慶祝霞海城隍爺的誕辰,遶境隊伍在軒社演奏的北管音樂中行進,場面十分盛大。不過,隨著當今社會環保意識抬頭,加上現代人普遍減少對傳統信仰的依賴,使得八大軒社難以和現代社會共生。此外,軒社內部人力出現斷層,也加劇了傳統文化保存的困難。

  在傳統文化逐漸式微的情況下,文化部委託由人文學者組成的內容力有限公司,在11月25、26日舉辦「無形無聲的文化資產:臺北迎城隍與八大軒社面臨的都市困境」公民論壇,邀請民眾、專家學者和文史工作者,透過審議和討論的方式,探討可能的解決方案。論壇的第一天,民眾透過實地踏查,認識傳統文化在實務上面臨的困境,第二天則開始釐清議題爭點和規劃公民意見書。論壇主持人唐墨提到,傳統文化面臨的都市困境無法透過一次論壇解決,舉辦論壇主要希望聚集想要維護傳統遶境文化的民眾:「有很多的觀看就會有人去關心這件事情,我相信他會往好的方向走。」唐墨認為,透過彙整討論結果並撰寫公民意見書,才能促進對話,進一步形成公民力量、影響政府政策。

  本次論壇是為了促進各方交流,卻只有一位軒社相關人士出席論壇,某軒社成員陳先生談到:「從軒社的立場而言的話,就是跟軒社沒有關係,軒社本身就是不認為自己有困難。」他指出,首先,各軒社對於人力配置自有安排,並非如外界所言有嚴重斷層;再者,多數軒社認為神明在傳統慶典中是最重要的角色,社會不應以顧及環保或交通方便為由,讓這項傳統受到現代法規的束縛。陳先生更進一步提到,軒社耆老認為政府將軒社文化形塑成一種表演,已經失去了對宗教信仰的尊重。

  這次論壇不僅納入了專家學者的聲音,也開放民眾一同討論。不過,許多民眾都是第一次參與,初次參加公民論壇的藝術工作者謝楀墨表示,得知有些參與民眾完全不了解議題內容,讓他開始思考參與公民審議是否應具有先備知識:「你現在來問我軒社的困境是什麼?其實這個對話是不成立的,那對話不成立的話,我覺得公民審議的這個機制就啟動不了,就大家卡關。」設計本次論壇的老師洪士育則強調實地踏查的重要性:「你對於這個議題就算不了解,透過程序的設計,讓你有一些基本的知情之後,會因為你的成長經驗或你的身份類別有一些不同的價值判斷。」洪士育表示,有不同領域的公民參與才能夠產生不同價值觀的交流與碰撞,而這正是公民審議所樂見的。

  民眾在論壇最後討論出一系列目標,包括建立民間基金會協助文化推廣、將大稻埕納入國小校外教學地點,以及補助大專院校培育軒社技藝的人才等。主辦單位將在2到3個禮拜後公開統整後的公民意見書,供所有相關單位參考。不過洪士育坦言,公共政策執行時仍會面臨制度限制和民意等其他考量,無法完全落實公民意見書的內容。儘管如此,他仍然肯定本次論壇的效益:「我們會安排帶領討論的人跟做紀錄,讓他講的話都可以被留下來。至於有沒有發展下去,至少我們可以允諾他的是我們沒有漏掉他的話。」他認為,能夠召集各界並促進交流,已經成功達到公民審議最重要的價值。

back to top
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 English 直播中On 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