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

新聞專題

首頁 / 新聞專區 / 新聞專題
::: :::
日期:2023-11-30
◎「終點站,到了。」儘管身心俱疲、儘管沒有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司機還是盡忠職守,把最後一位乘客安全送回家。

◎「終點站,到了。」儘管身心俱疲、儘管沒有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司機還是盡忠職守,把最後一位乘客安全送回家。

◎在苦等不到司機的情形下,業者也陸續祭出薪資津貼等,但司機缺額卻不減反增。由此可見,獎金加給仍是治標不治本,並無法實質改善客運駕駛荒的現象。

◎在苦等不到司機的情形下,業者也陸續祭出薪資津貼等,但司機缺額卻不減反增。由此可見,獎金加給仍是治標不治本,並無法實質改善客運駕駛荒的現象。

◎駕駛員除了要保障車內乘客安全,行駛途中還需透過全方位的監視系統兼顧車外的路況,以避免在大小車同時爭道的情況下,發生交通意外。

◎駕駛員除了要保障車內乘客安全,行駛途中還需透過全方位的監視系統兼顧車外的路況,以避免在大小車同時爭道的情況下,發生交通意外。

◎「終點站,到了。」儘管身心俱疲、儘管沒有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司機還是盡忠職守,把最後一位乘客安全送回家。
◎在苦等不到司機的情形下,業者也陸續祭出薪資津貼等,但司機缺額卻不減反增。由此可見,獎金加給仍是治標不治本,並無法實質改善客運駕駛荒的現象。
◎駕駛員除了要保障車內乘客安全,行駛途中還需透過全方位的監視系統兼顧車外的路況,以避免在大小車同時爭道的情況下,發生交通意外。

【政大之聲記者余亭萱、林偌甯、李香霆、黃姍祈、王藟的專題報導、專題Leader孔德皓】  

  近年來公車駕駛員缺工問題嚴重,根據交通部統計,近五年來司機人數下滑近五成,今年全國客運業更有將近5000人的勞力缺口。其中,大臺北都會區的通勤需求龐大,需要更多人力投入。對此,政府嘗試提供補助方案,希望能鼓勵民眾進入產業,不過惡劣的勞動條件,讓缺工困境遲遲無法獲得改善。

  常態性加班與低廉的薪水是造成公車駕駛員短缺的兩大原因。其中,一天動輒10小時以上的高工時,讓司機無法獲得喘息的空間。全國客運運輸人員產業工會理事范光明說明:「一天長的時間可能會到達16個小時或17個小時,你手握方向盤叫做工作時間,你手沒有握方向盤不叫工作時間。」他指出,雖然勞基法規定勞工一週最多工作40小時,但業者卻在現行法律的漏洞下,工時主要以行車時間計算,因此司機待命的時間通常無法納入。此外,司機需要經常加班,但加班費換算後甚至低於基本時薪,加上乘客態度不友善、工作容易造成椎間盤凸出與高血壓等職業病,更讓考慮進入產業的求職者紛紛卻步。

  面對公車駕駛員長期缺工問題,政府嘗試提供產業補助方案,希望透過增加司機福利,吸引更多求職者加入。以大臺北地區為例,新進司機就業滿3個月能獲得15000元津貼,之後每月補助5000元,最多可領12個月。不過補助經費大多由政府發放給業者,許多在第一線工作的司機無法順利拿到補助。公車司機阿釧(化名)表示:「公司、政府的一些制度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司機。他這些補助看起來好像是在對客運業者幫助,可是實際上公車司機是沾不到什麼光的啦。」政府補助效果不佳,大部分司機無法直接受益;並且,司機在工作過程中可能遭到乘客的投訴,長時間累積龐大精神壓力,待遇又不如物流業、觀光業司機,讓更少人願意成為公車駕駛。

  除了血汗的勞動條件,行政院交通部在今年七月推出的「TPASS通勤月票」,更讓公車駕駛員負擔更沉重的工作壓力。臺北市交通局運輸管理科科長朱宸佐說明,從TPASS推動至今,北市載客量上升兩成。在缺工問題尚未解決的前提下,乘客數量增加,導致司機需要超時工作填補人力缺口,臺北市公共運輸處今年針對12家客運公司的稽查中,就發現11家業者出現超時駕駛,臺北市議員曾獻瑩說道:「駕駛疲勞駕駛的情況其實相當嚴重的,注意力沒辦法集中,然後車上的運量又增加,那這個對公共安全來講,當然是一個不定時的炸彈啦。」他強調,如果司機權益無法受到保障,乘車及道路安全的隱憂也將由民眾一同負擔。

  「情願去開貨車也不願意來開公車,因為載的貨物它不會投訴你;載的人,他會投訴你,不管你是對或是錯。」公車司機阿釧以他14年的駕駛經驗談到,司機除了要面對工時過長、薪資待遇差的問題,還要承受乘客投訴的心理壓力,與伴隨工作而來的各種職業病。范光明也指出,社會對於公車司機權益關注有限,如果民眾可以意識到司機缺工延續,將來恐怕影響到乘客使用大眾運輸系統的便利性。他期許未來政府能與客運業者、勞工共同討論出有效的解決方案,緩解長期以來的公車駕駛員缺口。

back to top
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 English 直播中On 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