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之聲記者王藟、黃姍祈、林偌甯、李香霆、余亭萱的專題報導、專題Leader孔德皓】
台灣兒少性教育普遍不足,許多家庭與教師對於性相關議題經常避而不談。為此,新北市政府與「台灣不會教小孩行動聯盟」合作打造全台首座兒童性教育基地「性平不小室」在11月1日正式開幕。基地以「全面性教育」作為推廣目標,希望能針對兒童及青少年給予完善且符合年齡的性教育,趁早建立正確觀念。
為了達成「全面性教育」的理念,性平不小室特別為兒童設計性教育課程,使用兒童方便理解的用詞、繪本及教具,讓他們能夠輕鬆地學習性知識。此外,基地還設有主題兒童遊戲場,場內的遊樂設施造型以生殖器官作為設計概念,例如溜滑梯象徵女性的子宮,攀爬網代表輸卵管,讓孩童在遊玩中也能認識自己的身體器官。談到我國兒童性教育現況,台灣不會教小孩行動聯盟常務監事諶淑婷表示,由於台灣社會風氣比較保守,因此老師與家長經常會避免與兒少談論性知識。「整個社會對於性教育是非常恐懼的,也是很不足的。無論是在校園內,可能老師他會不知道怎麽教、不敢教,然後家長可能也是很排斥性教育的。」他強調,儘管國小健康課課綱及教材已根據全面性教育進行改善,但離完全落實還有一段差距。
目前我國性教育的施行成效與理想仍有落差,對此,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針對國小性教育的現況進行研究,發現「性與性行為」及「性與生殖健康」兩個重要概念,在國小課程中幾乎全部消失。即使國小老師明白實施全面性教育的必要,不過,由於擔心教導性知識可能會收到家長投訴,讓多數老師無法在校園提供內容完整的性教育。協會秘書長韓宜臻說明:「有將近六成的老師,都回答說擔心遭受來自學生家長的壓力;有13%的人,他說他曾經實際被要求避免教授某些性教育的主題。」臺北市萬興國小教務主任詹明霞補充,儘管教科書符合全面性教育指引,老師也具備相關專業能力,但普及性知識需要多方努力,因此家長對於性教育的觀念也必須與時俱進。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下,孩童透過網路能輕易接觸性相關訊息,但由於性教育普遍不足,可能會導致他們對性產生錯誤的認知。政大附設實驗國小家長張其賢認為,因為國小高年級學生即將進入青春期,所以師長教導完善的性知識相當重要。「如果說他對這方面的教育比較缺乏,那當然就是同儕之間就交換不太正確的知識,這對他們沒有幫助。」韓宜臻也說明,小學生已有性教育的需求,從小開始建構知識框架,對兒童的未來發展有利無弊。「提早性教育並不會導致小朋友真的提早開始發生性行為,反而(讓)他在發生性行為的時候,更知道要如何使用安全措施。」他強調,趁早實施性教育可以讓兒少從正確的途徑獲得性知識,在面對相關事件時,才不會做出錯誤的判斷。
性知識需要從小開始學習,性平不小室也秉持著這項理念,透過開放的教育空間,創造出老少咸宜的性知識學習場所。對於我國普及性知識的展望,國民教育輔導團國小健體領域召集人卓家意則表示,除了學校需落實教材內容以外,家長及社會也需要接受相關知識的培養。「學校是很重要的一個角色,但如果說家庭跟社會也一起擔負這樣一個重責大任,對孩子整個性教育的學習會更健全。 」全面性教育的實現需要學校、家長和社會共同合作,讓性教育成為促進健康發展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