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

新聞專題

首頁 / 新聞專區 / 新聞專題
::: :::
日期:2023-11-10
◎高中生們拿著大學升學相關資料,並聚在一起認真討論未來升學方向。 <br>◎照片來源: 台南市立永仁高中教師林秋華提供

◎高中生們拿著大學升學相關資料,並聚在一起認真討論未來升學方向。
◎照片來源: 台南市立永仁高中教師林秋華提供

◎高中生正在查詢其他升學相關資料,高中教師則從旁輔導,給予學生方向。<br>◎照片來源:台南市立永仁高中教師林秋華提供

◎高中生正在查詢其他升學相關資料,高中教師則從旁輔導,給予學生方向。
◎照片來源:台南市立永仁高中教師林秋華提供

◎高中生們拿著大學升學相關資料,並聚在一起認真討論未來升學方向。 <br>◎照片來源: 台南市立永仁高中教師林秋華提供
◎高中生正在查詢其他升學相關資料,高中教師則從旁輔導,給予學生方向。<br>◎照片來源:台南市立永仁高中教師林秋華提供

【政大之聲記者吳妤潔、翟苡薰、蘇子絜、王建程、郭佳慧的專題報導、專題Leader陳宥瑾】

  近年來,我國少子化問題變得日益嚴重,學生數量不足導致大專院校在招生上變得更加困難,因此教育部在2014年開始推行「寄存名額制度」,給予大專院校彈性調整招生名額的空間。「寄存」指的是將大學開設的招生名額暫時放到教育部,例如某間學校核可的招收名額為100名學生,如果校方認為今年只能招收到60名,便會將剩下的40名招生名額寄存到教育部,一旦學校招生情況好轉,便可以再向教育部申請取回寄存的名額。

  根據教育部資料統計,今年度一般大學總共寄存了4449個名額,其中私立大學佔了4367名,是實施制度以來寄存名額最多的一年。 私立大學除了要面對因少子化導致招生不易的問題外,也必須確保新生註冊率達到七成以上,才能獲得教育部的補助。私立大學可以透過寄存名額制度讓招生的缺額大幅減少,學校也不必擔心因為新生註冊率過低而被強迫減招的問題,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何明果表示:「我覺得寄存名額其實是一個不錯的做法,因為他讓大家自己檢視自己的學校可以收到多少學生,自己減少規模而不是用強制減招的那種方式。」私立大學可以將拿到的補助運用在學校運作上,同時提升教學品質,加強學生人才的培訓。

  儘管寄存名額制度能夠暫時減緩大專院校面對少子化的衝擊,但實際上,學生人數仍然逐年減少,中國科技大學教務處教學品質組組長莊昀認為校方應該做好事前的評估規劃,才能有效運用寄存制度,「我們應該談的是說這個學校有多少能力,他可以應付,或者說吸納多少學生,他的量能到底到什麼樣的程度的時候,再回過頭來看註冊率應該規劃到多少,才會有寄存名額應該到多少。」他也強調註冊率和註冊人數應該同時納入評估考量,校方才能夠實際了解學校招生情況。

  寄存名額制度能夠讓核可的招收人數與實際招收人數差距縮減,然而,全國私立學校產業工會理事長尤榮輝卻質疑,寄存名額制度可能會有過度美化註冊率的疑慮,不僅校方可以藉此拿到補助,考生和家長在選填志願時也可能被高註冊率的假象誤導。對此,教育部回應,新生註冊人數減少將會直接影響學校運作及規模,分配到的補助額度也會降低,因此不會有註冊率失真的問題。何明果也補充:「所有人填志願,不管公立大學辦得好不好,或者是他的效率好不好,教學品質好不好,基本上它就是一半的學費。 所以會有學生出現缺額一定是發生在私立大學。」他談到,比起大學的註冊率,學費才是考生選擇大學時的主要考量因素。

  從長遠來看,寄存名額制度仍然無法從根本解決少子化的問題,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王麗雲認為寄存名額制度只是解決大學經費的來源問題,學生仍然無法獲得良好的教育品質,也將成為這個制度下的犧牲者,她呼籲政府應該在政策規劃時,謹慎思考高等教育體制最終要達到的目標,改善體制內長期面臨的少子化問題,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back to top
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