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

新聞專題

首頁 / 新聞專區 / 新聞專題
::: :::
日期:2025-11-13
◎高中教室內學生專注聽課,教師於黑板前講解課程內容,氣氛嚴肅有序。<br>◎照片來源:趙芷萱拍攝

◎高中教室內學生專注聽課,教師於黑板前講解課程內容,氣氛嚴肅有序。
◎照片來源:趙芷萱拍攝

◎校園內疑似發生霸凌 事件,畫面中可見多人圍繞一名倒地學生,情況引發關注。(示意圖)<br>◎照片來源:趙芷萱拍攝

◎校園內疑似發生霸凌 事件,畫面中可見多人圍繞一名倒地學生,情況引發關注。(示意圖)
◎照片來源:趙芷萱拍攝

◎高中教室內學生專注聽課,教師於黑板前講解課程內容,氣氛嚴肅有序。<br>◎照片來源:趙芷萱拍攝
◎校園內疑似發生霸凌 事件,畫面中可見多人圍繞一名倒地學生,情況引發關注。(示意圖)<br>◎照片來源:趙芷萱拍攝

【政大之聲記者 黃瑀涵、張祖倞、閔相慈、張皓承、何藴文 的專題報導、專題Leader吳宏宇】

  根據台北市教育局統計,近三年來校園事件以性別與霸凌事件為主,其中校園霸凌案件通報數量更是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由2022年的一千三百零九件上升至2024年的兩千四百五十九件,其中以肢體霸凌或言語霸凌占比最高。台北市教育局長期積極推動校園霸凌防治制度,制度三級流程分別為通報、調查與追蹤。相關人員一旦發現疑似霸凌的狀況,必須立即通報教育局系統,學校在20天內決定是否受理並成立防治小組調查,並在2個月內完成報告。案件如果成立,學校將會依建議進行輔導與處分,如果不成立則追蹤輔導與檢討。然而,儘管制度存在,校園霸凌事件調查成立的比例卻維持在通報案件的1成左右,反映出通報機制存在的實行落差。

  家長作為孩子們的後盾,當孩子遭受校園霸凌,身為家長可以通過通報機制為孩子爭取權益。新北市中小學家長會長協會理事長游沛淇表示,家長最大的困難在於資訊不對等,或者是對學校的信任感不足。他說到:「現在很多的家長其實不太了解校園霸凌處理的整個流程,就 會擔心說他在通報以後會不會對孩子造成第二次的傷害。」他建議,學校可以建立一站式窗口,讓學生或家長遇到事情第一時間可以獲得指引或是心理輔導,以及法律相關的知識,政府機關也可以主動追蹤後續狀況。

  面對校園霸凌通報實行的落差,如何從多方修法改革,將會是解決校園霸凌的重要方法。台北市議員耿葳提出校園霸凌防治制度的改革建議,希望讓受害者保有最大的權益。台北市議員曾獻瑩則認為,預防比通報本身更加重要,因為許多通報是因為誤會而產生,他說明:「特別在國中、國小端期待能夠打造一個親師間合作的管道(以)加強溝通,期待可以降低因為誤解而造成許多的通報。」對於台北市議員耿葳提出的跨局處校園霸凌防治中心,曾獻瑩說到:「在調查小組成員的成立上,可以更隨機地、公平地、客觀地去尋找調查小組的成員。」他相信委員會成員通過在台北市不同區域的調動、以及上下層級的人員調動,可以達成最公平的評斷標準。

  在教育局校園霸凌防治機制下,學校組成校園霸凌防治委員會,可以實時監督及處理校園霸凌相關事件。國立政治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學務處教官謝宏中表示,學校在收到通報後,會先按照程序上學校的立場去做初步了解,再進入審查小組判斷是否受理案件。對於多數案件面對的困境,他說明:「行為人就是認為自己在開玩笑,可是被行為人認為是受到欺負,這個是最大的問題。」對於霸凌行為的認定不同,常常會是當事人雙方爭持不下的原因。對此他也解釋到,一旦學生有偏差行為,必須按照校規處置,對於受害者的心理感受方面,也一定會讓霸凌者進行道歉。而學校也會與老師一起合作,盡力阻止霸凌事件再次發生。

  在《校園霸凌防制準則》訂定下,校園霸凌通報制度提供學生主張權利的機會,面對學校傾向和解的說法,章沛法律事務所律師張雯婷表示,調和程序帶入修復式司法的精神,給予當事人公開對話的機會,他表示:「絕對不會迫使他去接受任何的方案,他隨時都可以說,我不要,然後我要進入調查程序,那我們就進入調查程序。」他表示,法律機制是行為的最低規範,即使無法盡善盡美,但只要在規定下,受害者仍然可以選擇自己最能接受的處理方式。而面對校園霸凌,應該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與人格素養,學生必須了解在主張權利的同時必須先履行自己的義務,才能最大程度維持校園友善環境。

back to top
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 English 直播中On 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