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

新聞專題

首頁 / 新聞專區 / 新聞專題
::: :::
日期:2025-09-17
◎ 水源市場外牆 經藝術大師亞剛團隊 ,融入象征台北市精神的杜鵑花意象,優化 《水源之心.花漾水源》。<br>◎照片來源:林祖而拍攝

◎ 水源市場外牆 經藝術大師亞剛團隊 ,融入象征台北市精神的杜鵑花意象,優化 《水源之心.花漾水源》。
◎照片來源:林祖而拍攝

◎市場攤販擺攤日常 ,牆面優化為公共藝術,呈現生活與藝術交織。<br>◎照片來源:林祖而拍攝

◎市場攤販擺攤日常 ,牆面優化為公共藝術,呈現生活與藝術交織。
◎照片來源:林祖而拍攝

◎台北市文化局辦公室牆面,推動公共藝術的核心單位。<br>◎照片來源:林祖而拍攝

◎台北市文化局辦公室牆面,推動公共藝術的核心單位。
◎照片來源:林祖而拍攝

◎台北市文化局推動《水源之心》的主要人員。◎照片來源:林祖而拍攝

◎台北市文化局推動《水源之心》的主要人員。◎照片來源:林祖而拍攝

◎ 水源市場外牆 經藝術大師亞剛團隊 ,融入象征台北市精神的杜鵑花意象,優化 《水源之心.花漾水源》。<br>◎照片來源:林祖而拍攝
◎市場攤販擺攤日常 ,牆面優化為公共藝術,呈現生活與藝術交織。<br>◎照片來源:林祖而拍攝
◎台北市文化局辦公室牆面,推動公共藝術的核心單位。<br>◎照片來源:林祖而拍攝
◎台北市文化局推動《水源之心》的主要人員。◎照片來源:林祖而拍攝

【政大之聲記者 王子佩、胡維峻、林祖而、陳成、佘恩沁 的專題報導、專題Leader顏貝恩】

  隨著世代變遷,城市記憶似乎逐漸失去昔日的光彩。為了展現這份記憶,台北 市政府文化局於8月30日舉辦《水源之心‧花漾水源》公共藝術展覽,同時結合寶藏巖 國際藝術村的「南方放電 NOW 公館—巷弄藝術節」計畫,邀請國內外藝術家攜手打 造多元的展演空間,為社區註入了新的能量,讓藝術真正走進生活。

  《水源之心》自2010年落成以來,矗立於水源市場外牆,陪伴在地居民近15 年,曾榮獲100年國家卓越建設獎及台北老屋新生大獎。然而,時光流轉,牆體組件 出現褪色與老化。為了延續作品的生命力,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因此邀請原作者藝術大 師亞剛團隊進行優化。在保留原有的行走與光影角度變化而產生不同視覺效果的基礎 上,亞剛為《水源之心》融入象征台北市精神的杜鵑花意象,為城市帶來了新的生命 力,讓作品蛻變為《水源之心‧花漾水源》。

  回顧整個優化過程,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文化資源科視察宋傳明無奈地分享道, 當時施工搭設鷹架導致民眾出入不便時,曾一度引發附近民眾不滿,只能靠不斷的協調化解。目前,文化部也將公共藝術品設置10年以上的管理維護經費,並投入去做修 繕養護巡查。對於水源市場的期待,他提到 :「透過這次外牆更新、藝術 美化(介入),無論是設施本身的景觀或是市場裡面所提供的服務,或者是食品。這 些的都能夠進一步的跟其他的更大的市場,能夠有所比較跟提升。」 公共藝術的治理 唯有透過跨單位合作、持續的社區溝通與完善的維護機制,才能長期的維護與延續。

  借鑒迪化街的「昭和浪漫洗濯屋」經驗,老屋新生計畫在翻修過程中,同樣面 臨重重困難,包含白蟻防治與龐大的修繕成本。在前期策劃營業時,昭和浪漫洗濯屋 合夥創辦人謝明君曾被社區居民潑冷水,大家都覺得無人知曉的地方,不適合營業。 然而,謝明君卻秉持著一股信念 :「(我)一直蠻相信就是花落盛開蝴蝶 自來,如果就是向大家要找東西你越有風格有特色的人,他(總會)想盡辦法(來到這裡)。」 即使一開始遭遇打擊,他仍用復古的空間營業, 這樣的經驗,正好對照 《水源之心》所遇困境,而需要時間、耐心與跨世代的翻譯。

  水源市場作為居民重要的生活據點,商圈營業的攤販和附近居民都成為巷弄藝 術節計畫裡重要的回饋對象。公館米粉湯老闆林辛娥分享,他見證了社區外觀審美的 提升,同時也認為社區的改變為市場形象加分,也迎來了更多的觀光客。在地生活將近20年的居民人儀 (化名) 認同地說道  :「(第二次施工後)我們(在地 居民的)眼睛都亮了。整個色系的這種改變,讓人會看到心會很好、很活躍。」他也 指出,過去人潮稀少的水源二樓,因為藝術的進駐與展覽空間的開放,讓市場以全新 面貌再度活絡。

  若要居民實際投入藝術的活動之中,宋傳明建議 :「如果能夠在 藝術家創作前跟居民能夠有互動理解、有交會,然後能夠吸納居民對這個環境、藝術 作品所期待或所想像的一些元素。」唯有透過這樣的互動與溝通,公共藝術才能真正 落地於社區,與居民共同書寫城市記憶。

back to top
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 English 直播中On 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