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之聲記者楊凱傑、張傳儀、吳若芑的專題報導、專題Leader孔德皓】
教育部4月17日公布「校園霸凌防制準則」修正法案內容,並在4月19日正式上路。根據教育部公布的修正要點,未來會將校園霸凌事件區分成「學生對學生」與「老師對學生」兩種類型,並依照兩者特性分別制定適合的處理辦法,希望能夠化解校園衝突。另一方面,教育部也期望透過修法建立更專業的處理機制,減少霸凌事件發生。
本次修法內容納入修復式正義的理念設立調和程序,希望藉此促進霸凌事件當事人相互對話與理解。國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副教授林育聖指出,修復式正義著重在修復雙方破碎的關係。他表示:「修復正義的核心價值其實就是我們必須要釐清這個行為所造成的傷害,找到修補傷害的方式。」林育聖補充,透過修復式正義的理念建立調和程序能對雙方當事人給予更多尊重。此外,調和也將在專業委員協調下進行,並確保符合當事人的意願,如果有任何一方不希望調和,則可立即停止並進入調查程序。
為了揭發更多未被揭露的校園霸凌事件,修正後的霸凌防制準則也鼓勵學生踴躍檢舉周遭的霸凌問題,同時增訂相關的免責條款。全教會集體協商中心執行長洪維彬認為,保障吹哨者能讓學生更積極地檢舉霸凌事件,但如何確切保障他們的權益仍需實際的規劃,洪維彬表示:「每一個能夠接觸到案件的學校相關人員應該要盡保密的責任,以高規格來看待,那我相信處理不把檢舉者的身分洩露出去,我想會做得更好一點。」他強調,接觸霸凌案件的相關人員應該要完善保密工作,才能更好地保護檢舉者的隱私與安全。
隨著霸凌防制準則修法,校園安全的管理制度正逐漸完善。台北市防制校園霸凌因應小組調查人才庫專家李勇進指出,此次修法可以有效地減少處理霸凌事件的行政作業。他表示:「行政作業上面對行政人員的業務量會稍微降低還蠻多的,那對事件在處理起來,學校的行政團隊更有餘力去做後續的處置以及應變。」另一方面,此次修法也針對校園霸凌建立調和委員人才庫,希望擁有專業的委員能夠協助處理霸凌問題。身為調和委員的李勇進認為,調和人才庫可以向校方提供專業支援,對改善霸凌問題能夠產生實質幫助。然而部分家長可能對外聘的調和委員抱有疑慮, 林育聖說明,如果學生、校方、家長與調和委員能共同討論合適的霸凌處理方式,詳細地協調出彌補傷害,與避免未來發生傷害的方法,具體化調和程序,便能達成修復式正義理念的目標。
近年來國內不時傳出校園霸凌事件,此次修改霸凌防制準則,便是希望改善霸凌的處理方式,打造友善的校園環境。李勇進指出, 儘管修法後明確分類身分區別,不過僅限於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霸凌事件,並沒有涉及學生與學生之間,他表示:「在目前的實務狀態下來講,學生對學生的一個霸凌,它並沒有把它列入一個蠻明確的定義裡面,那這樣其實會造成雙方不斷地相互指責對方霸凌。 」李勇進期望,未來能透過完善相關法規,避免在處理霸凌時偏袒權力地位較高的一方,用更公正的方法解決校園危機。